第四代 CAR-T细胞疗法HuCART19-IL18治疗淋巴瘤新数据出炉!
2023年7月3日,《OncLive》医学在线期刊公布了第四代4-1BB CAR-T产品HuCART19-IL18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首次人体试验(NCT04684563)的研究数据。
白细胞介素18(IL-18)是一种炎症性因子,同时也是抗肿瘤因子,第四代4-1BB CAR-T产品通过将CD19和IL-18联合,即可利用CD19靶点抗肿瘤,亦可利用IL-18激活T细胞或NK细胞,进而实现协同抗肿瘤作用,因此可谓实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其最大亮点在于此种CAR-T对于既往接受抗CD19 CAR-T治疗后失败的复发/难治淋巴瘤患者仍有比较高的有效率。
代号:HuCART19-IL18
靶点:CD19、IL-18
厂家:美国宾夕法尼亚细胞免疫治疗中心(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美国首次获批:尚未获批
中国首次获批:尚未获批
临床数据
截至2023年3月3日,该试验已有16例患者入组。其中,11例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估,12例患者可进行安全性评估。
在接受HuCART19-IL18注射的13例患者中,中位年龄为65岁。大多数患者(38%)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次是滤泡性淋巴瘤(31%)、套细胞淋巴瘤(15%)、T细胞/组织细胞丰富的大B细胞淋巴瘤(8%)和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8%)。92%既往接受过抗CD19 CAR-T治疗;患者先前接受的治疗中位线数为8。
在11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HuCART19-IL18的客观缓解率(ORR)为82%,其中完全缓解率(CR)为55%,部分缓解率(PR)为27%。18%的患者经历了疾病进展(PD)。中位反应持续时间(DOR)尚未达到。
此外,12个月无进展生存率(PFS)为54%(95%,置信区间:15%~81%)。当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12个月总生存率(OS)为100%。
安全性
关于安全性,最常见的不良反应(AE)被认为可能与治疗相关,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n=7),其次是疲劳(n=6)、肌痛(n=4)、低血压(n=3)、COVID-19以外的感染和侵扰(n=3)、谷丙转氨酶升高(n=3)、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n=3)、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n=3)、白细胞计数减少(n=3)、低白蛋白血症(n=2)、头痛(n=2)、神经系统疾病(n=2)、缺氧(n=2)、低γ球蛋白血症(n=2)、纤维蛋白原降低(n=2)和INR增加(n=2)。
其他潜在的相关不良事件包括厌食症、低钠血症、全身肌无力、肺水肿、心房颤动、寒战、碱性磷酸酶升高、肌酐升高、血小板计数减少和体重减轻(各1例)。
58%的患者出现任何级别的CRS;33%为1级CRS,17%为2级CRS,8%为3级CRS。17%的患者有任何级别的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其中8%的患者有1级事件,8%的患者有2级事件。
此外,与治疗相关的3级或以上的非血液学毒性包括感染(17%)、低血压(17%)、缺氧(17%)和肺水肿(8%)。
小结
试验结果显示,HuCART19-IL18在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中显示出可控制的毒性特征和令人鼓舞的早期疗效。
参考来源:
https://www.onclive.com
【重要提示】本公号【全球好药资讯】所有文章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