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也数不明白的肿瘤治疗线数?一文帮你弄清!
在肿瘤治疗或参加临床试验时,我们经常听到一线治疗、二线治疗、三线治疗……等治疗线数这样的词。那么,什么是“治疗线数”呢?该如何区分呢?
其实,在肿瘤学中,对于治疗线数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因此,很多人对其概念存在困惑。
治疗线数的定义
在骨髓瘤(实体瘤)中,治疗线数是定义为:一条治疗线包括≥1个完整周期的单一药物治疗。如果满足以下2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则认为是新的治疗线:(1)停用前一个治疗药物后开始使用新的治疗药物;(2)在现有疗法中非计划地添加或替代一种或多种药物。
1、治疗线数大多是针对晚期恶性肿瘤或者早中期恶性肿瘤术后治疗后复发转移时全身抗肿瘤治疗情况。因此,早期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并不算治疗线数;围绕根治性切除术所做的治疗也不算治疗线数,比如术前新辅助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
2、对于早中期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或放化疗治疗后,间隔>3-6个月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做了二次切除手术或局部放疗,那么第二次手术或局部放疗通常也不算治疗线数。
而在间隔≤3-6个月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已经无法二次手术或者局部放疗,而是需要进行全身抗肿瘤治疗,那么全身抗肿瘤治疗就算一线治疗。
3、如果早中期恶性肿瘤手术切除,经过术后辅助治疗后,距离末次术后辅助治疗用药,间隔≤3个月肿瘤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那么通常认为术后辅助治疗算一线治疗,针对复发转移的全身抗肿瘤治疗就算二线治疗。
而在间隔>3个月肿瘤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那么术后辅助治疗则不算治疗线数,针对复发转移的全身抗肿瘤治疗则算一线治疗。
4、在接受全身系统性抗肿瘤治疗中,如果某个治疗方案因任何原因被中断或中止,且同一药物在没有任何其他干预方案的情况下以相同或增加剂量或联合重新使用,则认为是一线。
例如:因检测到MET突变 → 一线口服500mg剂量的Tepotinib → 出现3级水肿 → 停用Tepotinib → 水肿症状缓解 → 再次使用Tepotinib,剂量改为250mg。那么,Tepotinib的再次使用仍算一线治疗。
此外,因其中一种或两种药毒副反应无法耐受,而将原方案中的一种或两种药物去除,而做单/双药维持治疗时,维持治疗不算换线。如果原本治疗方案因各种原因又加用另外一两种药物,通常也不算为换线。
例如:培美曲塞+卡铂+贝伐珠单抗+PD-1免疫抑制剂 → 培美曲塞+贝伐珠单抗+PD-1免疫抑制剂 → 因血栓AE停用贝伐珠单抗 → 培美曲塞+PD-1免疫抑制剂 → 因免疫相关肺炎停用PD-1抑制剂 → 培美曲塞单药维持。这整个的用药过程算一线治疗,减药是不作为换线治疗记录的。
5、如果某个方案因任何原因中断或中止,通过换用一个或多个药物来改变治疗方案的,则应为二线。
例如:一线口服厄洛替尼×2个月 → 因皮疹III°及腹泻II-III°无法耐受 → 后续更换为吉非替尼×6个月。那么通常记录为一线厄洛替尼治疗2个月,二线吉非替尼治疗6个月。
一二三线治疗的区别
我们常说的一线、二线以及三线治疗,是指在癌症治疗过程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应用顺序。肿瘤医生会根据患者本人的病理分期、身体状态以及药物有效率、耐受性,给出对应的一线、二线、三线治疗方案。
一线治疗指的是诊断以后的首轮治疗,这时所选择的治疗方案是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的。
二线治疗指的是一线治疗耐药后,患者接受另一组抗癌机理不同的治疗方案,这就是二线治疗。这时通常会有多个治疗方案,一般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个体化选择。
三线治疗指的是二线治疗失败后,再次换用其它方案的治疗。一般到三线时,可选择的药物和有效的治疗方案有限。
此外,我们通常还会听到跨线治疗,其定义是什么呢?跨线治疗是指在肿瘤治疗过程当中,原本使用的一线药物用于后续其他线(二线、三线等)的治疗,叫做跨线治疗。当然,在实际运用中,使用二线治疗方案时,不一定要沿用一线治疗方案。一般跨线治疗仅限于少数的化疗药物,或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小结
需要提醒的是,晚期肿瘤的治疗是按线数、疗程的规范化的一种治疗模式。其目的首先是提高生活质量,其次才是延长生存期。因此,不建议在短期内同时使用多个药物。
此外,多种治疗方案失败的患者,其治疗选择会越来越有限,甚至出现无药可治的局面。这时,大部分治疗指南会推荐参加临床研究。而对于患者而言,临床研究也许是另一条更好的出路。
【重要提示】本公号【家属说】文章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谨遵医嘱!